客服热线
0371-87000158
首页>资讯>详情
百花生日 究竟是农历二月哪一天?
作者:未网小学白国宁 来源: 广州日报 发表于 2021-04-08

 

  《万有同春图卷》(局部) 钱维城(清)

 

  《桃花》 吴昌硕

  农历二月,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正是踏青赏花好时节。在古代,这个月有一天颇为重要,因为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

  “百花生日”历史悠久,却没有统一的节期

  中国是花的国度。千百年来,每逢百花生日,女孩子们把精心裁剪的五色纸、彩旗等用红绳系挂在花枝上,还把真花或纸花插在头上,以示庆贺。

  花农及花商卉客则聚集在当地的花神庙,祭祀花神,洽谈生意,搭台唱戏,热闹非凡。

  文人墨客在赏花之余,饮酒赋诗,互相唱和。清人蔡云的《咏花朝》,就是民间庆贺百花生日盛况的生动写照。

  这一天,古人称之为“花朝节”,简称“花朝”。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

  据记载,花朝节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已形成。但花朝节虽然历史悠久,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节期。

  有些地方还有大小花朝节之分

  有的地方把花朝节定在农历二月初二,如洛阳。《广群芳谱·天时谱》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有人说,农历二月初二,不是“龙抬头节”吗?是的,二月二不仅是传统的“龙抬头节”,在宋代以后还是“中和节”“春社”日。这几个节日的名气和影响都比花朝节大,所以很少人知道二月二是花朝节。

  有的地方把花朝节定在农历二月十二,如开封。《广群芳谱·天时谱》引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

  开封和洛阳都在河南省,相距不远,两地的风俗应该差不多,但花朝节的日期却相差10天,这就有点奇怪了。

  有的地方把花朝节定在二月十五,如浙江。晋人周处《风土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

  所谓“花朝月夕”,是指春花秋月,美景良辰,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明人田汝成《熙朝乐事》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有的地方以二月二为小花朝节,二月十五为大花朝节,如河南光山。清光绪《光山县志》云:“二月二,俗云小花朝,二月十五云大花朝。”

  还有的地方以二月二十五为花朝节,如苏州。据苏州“定园”节令廊牌匾记载,花朝节为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日。

  宋代之前,花朝节多在二月十五。到了宋代,花朝节被提前到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二。至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方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袭人的 生日有“来头”

  《红楼梦》里的花朝节是二月十二。《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因为宝玉生日,大家谈起生日的问题。探春说二月份没有两个人同一天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宝玉笑指袭人道:“她和林妹妹是一日。”大家才知道,林黛玉和袭人是同一天生日。

  《红楼梦》的作者把她们的生日定在二月十二,显然是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暗示林黛玉为“金陵十二钗正册总花神及百花的总花神”,袭人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总花神”。

  有人说,《红楼梦》里的花朝节不是芒种节吗?非也。《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明确写道:“尚古习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显然,芒种是花神退位之日,而不是花神或百花的生日。

  传统花朝节重新流行 节期有待固定

  学界普遍认为,花朝节的节期不统一,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另外,正因花朝节的节期没有固定在某一天,导致花朝节不像其他有固定日期的传统节日那样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日渐式微甚至消亡。

  近年,种花、养花、赏花又蔚然成风,花朝节在不少地方又悄悄地恢复了。这固然是好事,但节期不固定仍是个问题,唯有在几个花朝节的日期中,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日子,传统的花朝节才能真正流行起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翻拍)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未网小学白国宁,来源: 广州日报 ,来源地址:http://guoxue.k618.cn/gxjt/./202104/t20210406_18147922.htm)

相关推荐
先秦学术史上的“私家著作”问题
20世纪30年代罗根泽先生曾有文《战国前无私家著作说》,该文认为“私家著作”在战国之前不会有,它们的出现都是战国以降才有的事。罗先生虽然笼统地说“私家著作”,但此文其实主要针对的是《老子》这部书。罗先生认为《老子》不是“纂辑”,而是“著作”,而这样的“著作”战国前没有。罗先生此文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其中讨论周代官学的特征,这实际上属于西周史、春秋史的范畴,而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的关系,则又是思想史、诸子学探讨的重要问题,至于先秦子书到底是“纂辑”还是“著作”,则又涉及古书体例这样的文献学话题。《老子》书的年代学问题,会连带影响其他古书的年代学判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就此文所涉上述学术领域而言,今天的认识水准已远非上世纪30年代可比,尤其是很多新材料特别是简帛古书的发现,为重新审视罗先生提出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021-08-14
中华诗词学会举行《“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10月9日上午,中华诗词学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中国作家协会社联部副主任李晓东、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天津大学媒体传媒学院院长陆小华、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肖良平、国家图书馆国图讲坛负责人曹丽萍、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九州出版社副总编辑张万兴等嘉宾应邀到会
2021-10-11
莫言:保定是我文学起步的地方
近日,莫言在古莲池参观。近日,莫言来到古莲池驻景楼,它是当年《莲池》编辑部所在地。莫言当兵时的照片“我非常高兴也很兴奋,保定对我来讲是意义非凡的一个地方,毫不夸张地说,保定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文学起步
2021-10-21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河南全息康养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