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主题是“卒中:重在预防”。卒中的症状是怎样的?如何治疗卒中?日常生活中该怎样进行提前预防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放射与核医学科主任卢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抢救中心主任马青峰教授,以及数坤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新生做客新华网会客厅,共同分享卒中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放射与核医学科主任卢洁教授(左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抢救中心主任马青峰教授(右二),数坤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新生(右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效预防脑卒中
新华网:卒中是人们常说的脑中风,但多数人对卒中的了解仅限于表征,请问卒中是如何引发的?
卢洁:脑卒中其实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脑中风。它指的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由于血管发生了破裂或者发生了堵塞,导致脑组织的损伤。一般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缺血性的发病率比出血性更高一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放射与核医学科主任卢洁教授发言
新华网:人们应该如何防范于未然,远离卒中伤害?
马青峰:脑卒中重在预防,首先要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一部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一些是危险疾病。从不良的生活习惯上来说,我们需要保持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定期做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重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等。另一方面需要了解有没有危险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有相关疾病及时控制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
AI共享信息 提高脑卒中救治效率
新华网: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且人工智能与医疗场景融合逐渐加深。数坤科技作为原创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请问AI在卒中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毛新生: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专家的好助手,让专家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它可以给一些经验不够的年轻人赋能,使得他的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讲,人工智能可以在多人协作以及多个工作环节中,洞察到信息并共享出去。从而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协作变得更高效、更智能。AI可以代替医生做一些重复性工作,为专家节省时间去做重要的决策性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卒中的防治和救治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基层医院可以做筛查,可能并不能很好地救治。当病人转向高级医院的过程中,AI可以快速地传递病人的信息,推动救治过程中的多方协作。因此,AI的运用,对于构建卒中防治网络非常有意义。
新华网:“时间就是生命”,为什么卒中的诊治对时间的要求很高?
马青峰:脑卒中大部分是缺血性卒中,脑组织因为缺血出现坏死。发病5分钟,脑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随着时间的延迟,每延误一分钟就会有190万个神经元坏死,所以要进行快速救治。但是在医院的诊疗过程中依然需要很多内容进行评估。比如病人到了医院后需要进行急诊挂号、抽血、CT等一系列检查确定卒中的具体原因。一些更严重的患者,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会花费更长的时间。所以,AI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目的就是节省更多的救治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残疾概率,甚至是挽救生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抢救中心主任马青峰教授发言
新华网:针对卒中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诊治实践,宣武医院在卒中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果?
卢洁:第一,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生后,救治的时间窗是非常短的。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窗,脑组织会完全坏死,这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残疾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会影响整个家庭。根据这个情况,宣武医院搭建了全国的救治网络,患者可以从中获取准确的信息从而得到及时快速的救治。第二,对临床医生而言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伴随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CT检查或者磁共振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影像依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具体的检查项目。比如CT的脑灌注图像以及血管成像,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哪个血管发生了病变,这样早期的客观影像依据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作出诊治方案。第三,产学研的结合。患者做完图像后,图像的数量是巨大的。我们做完一个CT血管成像,每个人可能会有上千幅的图像,这些图像需要经过专门的处理才能看到结果。以前都是医生来进行处理,但是现在通过人工智能的结合,AI快速的帮助我们作出影像,从而缩短救治时间。所以通过防治网络的建立以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脑卒中的救治流程大大缩短,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从而避免发生脑梗死或大面积的脑梗死导致的终身残疾。
我们在医工合作方面,已经和数坤科技进行了一些合作,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对头颈血管进行后处理和诊断。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得到了发表。最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已经真正运用在了临床上,实现了人工智能一键的后处理和诊断。这个软件已经在全国2000家医院进行了应用,使广大患者真正的从人工智能方面得到了受益。
马青峰:宣武医院设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快速救治作为管理核心。患者的快速诊治过程中,先诊疗后付费,全程有人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其中包含信息采集、提前备药等。把原来的串联式流程改为并联式流程,缩短诊治时间。同时,我们的影像也在不断做优化,我们加入AI技术,缩短影像重建的时间。现在宣武医院的患者从入院、检查到上药,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这样的治疗过程为病人争取了救治时间,从而保护大脑以免进展成更严重的卒中情况。
新华网:具体到卒中的诊断场景,AI如何赋能医生?又能给患者带来什么价值?
毛新生:时间就是大脑,抢时间最重要。扫描后有大量的图像需要分析,AI就像医生,它能快速地看清图像,然后根据指南把诊断的信息提供出来。这样就真正起到了让医生效率大大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医生可以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和诊断,从而推进卒中救治的流程和进程。
数坤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新生发言
警惕造成卒中的危险疾病 重视康复治疗
新华网:近些年,卒中发病的特征有什么变化吗?在预防上,普通人应该对这些变化做出哪些应对?
卢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这些都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因素。年轻人的卒中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那未来如何的更好预防脑血管疾病呢?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已经发生了高血压等一些基础病变的老年人,要及时就诊,把这些基础病变控制好,从而预防发生脑血管病变。
新华网:针对近些年卒中防治的变化,AI在未来的卒中防治中还有哪些想象的空间?
毛新生:未来我们可以做一个和医疗、跟卒中有关系的垂直的大模型。将模型放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跟它交流互动。其次,全国各个区域、乡村、社区、都要具备良好的卒中意识和医疗能力,那我们怎么在每个乡村做好筛查呢?可以通过AI发挥高水平医生的诊断能力,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在地方做出专家级别的筛查效果。在基层将好的筛查和救治网络结合起来,卒中的筛、诊、治体系就有了支撑,所以我觉得AI价值很大。
新华网:卒中的致残率和复发率都很高,有哪些好的建议可以给到需要预后康复的患者?
马青峰:对于卒中患者来说,大部分患者会留有不同层级的残疾,而这些症状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AI介入以后,我们可以通过AI远程线上做居家的康复。但不论通过哪种方式进行康复训练,都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有一个好的康复效果。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重视预防。因为不论是否得过脑卒中,都有可能发生脑卒中,所以我们要先从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做筛查,还需警惕自身是否患有危险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一旦有危险疾病,那要结合危险的不良生活习惯,进一步的检查血管情况。可以通过超声、CT、核磁,了解脑血管是否有斑块、狭窄、血管闭塞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早治疗,预防卒中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我们的自己评估还是影像的筛查,其实有很多AI参与的内容,它可以更好地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能够及时提醒我们有卒中的风险并进行预防。(白碧璇)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世界卒中日丨卒中重在预防 AI介入治疗提高救治效率,作者:白碧璇,来源:世界卒中日丨卒中重在预防 AI介入治疗提高救治效率,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health/20231029/6bbf29711a754342a9fb955fa84e1b6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