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0371-87000158
首页>资讯>详情
养老驿站精准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作者:张彦君 来源:新京报 发表于 2022-05-24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养老”,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运行机制”这一关键词也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1月1日,北京市民政局会同五部门印发的《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正式实施,首次明确驿站服务清单,包括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普惠型服务清单及市场服务清单,进一步扶持养老驿站发展,就近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政府、企业、社会等积极探索,将养老服务精准送入“最后一公里”。

      疫情前,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华园二里养老驿站,老人们享受体检服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65岁以上人群人口占总人口13.5%。如何让年逾花甲的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2016年以来,为构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北京市制定实施多项政策,鼓励社区养老驿站的建设发展。在养老驿站的建设中,引入企业作为运营主体,与地方政府、社会力量等携手,将养老服务精准送入“最后一公里”。

      今年3月8日北京市民政局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约26万,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余家,其中星级资格社区养老服务驿站814家,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有小病小痛,先想到驿站”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听涛雅苑小区的天华园一里养老驿站,分布着自助理疗设备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医室、心理咨询室、棋牌室、综合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为老人提供11大类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康复服务、失能服务、家政助残、心理慰藉、应急服务、文化娱乐等。

      由于疫情原因,养老驿站暂时不对外开放。一提起此事,几位在驿站里相识相熟的老人都表示,盼着驿站能早日恢复正常运营。

      “我和她(贾桂芝)做邻居21年,就差一个门,以前见面基本不打招呼,2020年到养老驿站才真正熟起来。”79岁的史婉吉、67岁的贾桂芝和68岁的胡仁芳,一提到养老驿站,话匣子就打开了。在这里,她们有时拉拉家常,有时做做按摩、艾灸,有时看看电影、唱唱歌。驿站里还设有心理室,有专业人员帮助老人疏解心理问题。

      在驿站里,除免费的养老服务外,最受这几位老人喜欢的项目便是艾灸。低于市场的价格,优质的服务,真实感受到的效果,让老人们甘愿自掏腰包购买服务。“一边做艾灸,一边按摩腿,还陪我们聊天,做完浑身舒坦。”史婉吉老人说,自己做过膝关节、股骨头的置换手术,还做过开胸手术,艾灸师傅会结合她的身体状况和四季特色进行艾灸调理。感觉效果不错的她,将这个项目又推荐给了其他的老姐妹。贾桂芝老人说,一有小病小痛,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养老驿站。

      胡仁芳老人在养老驿站门口来来回回经过,一直没走进去看看,直到史婉吉老人推荐,她才动心走进养老驿站。如今,这里也成了她的另一个家,“希望上级部门能给养老驿站更多的扶持,让驿站能发展下去。”

      天华园一里养老驿站主管单位荣华街道办的民生保障办负责人张莉介绍,为健全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广大老年人就近得到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荣华街道以养老驿站为“为老服务”阵地,将“街、社、站”作用充分发挥,逐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养老驿站服务的统筹管理,提升服务的“质”与“效”,促进驿站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服务。

      社企商共建,精准对接需求

      荣华街道下辖8个社区,20个住宅小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11310人,

      户籍失能老人110人,失独家庭5人。面对辖区的养老需求,在上级政策的引导下,荣华街道于2016年和2017年先后建设了天华园一里、天华园二里、卡尔百丽三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与社区居委会、养老驿站运营企业、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携手共建,精准对接老人需求。

      “三家驿站基本覆盖步行15分钟之内的小区,我们会和驿站共同研究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也会在一些服务项目上给予支持。”张莉介绍,街道办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开通了不同的服务项目,老年人享受的服务,按次计算,补贴会发放到提供服务的企业。如理发、修脚服务,每位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分别享受15元、40元的补贴。

      下一步,荣华街道办将逐步落实“动态清单式”民生保障体系,逐步探索“补+助”的助餐模式、“基本和基本+”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同时,对未设置养老驿站的社区,街道将统筹辖区各类场地资源,将服务带进社区,缩短为老服务的距离,形成“三站一园多点”的为老服务整体布局,让为老服务更贴近老年人群。

      北京已建成上千家养老驿站

      2016年以来,为构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北京市制定实施多项政策,鼓励社区养老驿站的建设发展。

      2018年,北京市首次出台实施养老驿站运营扶持办法,为运营企业提供多方扶持政策。

      2021年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进养老服务驿站可持续发展”。

      今年1月1日,北京市民政局会同五部门印发的《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正式实施,强化驿站的公益属性,提出企业在完成基本养老服务基础上,方可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市场化养老服务。养老驿站服务清单中,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体现驿站的公益性,由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不付费,包括巡视探访、个人清洁、养老顾问、呼叫服务等4项基本养老服务。

      3月8日,北京市民政局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约26万,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余家,其中星级资格社区养老服务驿站814家,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今年4月10日,北京市又印发《关于推进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该联合体将统筹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各类服务商等资源,为辖区内全体老年人提供就近精准养老服务的区域养老模式。到2025年底,全市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将基本建成,到2035年底,联合体全面建成并取得良好成效。

      这一联合体模式,也被人称为“养联体”。其实近年来,各区民政局就已经在逐步搭建区域养老联合体,以行政辖区为单位,将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医疗服务机构、各类商户、公共服务商等碎片化的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立足社区、辐射居家的养老服务合力。张莉认为,养老服务联合体将所有与养老相关的资源联合了起来,实现资源互通与共享,肯定是未来养老的一个大方向。“我们吃透政策后将摸索搭建体系,制定详细规划,逐年落实规划。提供什么服务、服务清单是什么、联合体如何建立和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张莉说。

      多元服务体系有助良性循环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养老驿站要走向良性发展,还应拓宽视野,走出“养老圈”,从单一面对特定老人提供简单养老服务,转向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以家庭需求为考量,为社区多人群提供多样化服务。

      “一定要做老百姓愿意买单的服务,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社区场景服务,既能解决老残小的服务需求,满足政府关注的重点群体需求,又能解决百姓的其他需求。公益性的养老服务项目或许不挣钱,但可以通过针对社区家庭的其他需求开展市场化服务,弥补不挣钱的项目,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党俊武强调,老年人的消费决策模型相对复杂,受很多因素影响,需要着力研究,做老人愿意买单的养老服务。对于驿站的运营,则应打造多需求、综合化的多元服务体系,才可能实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养老驿站精准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作者:张彦君,来源:新京报,来源地址:)

相关推荐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河南全息康养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